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的Andrew Neiman安德魯奈曼進入音樂學院的第一天,就遇上魔鬼教師Terrence Fletcher泰倫斯佛列契。Fletcher被他狂熱擊鼓的模樣吸引,邀他進入競爭激烈的薛佛音樂學院爵士工作室樂團。

Fletcher嚴厲指導,手段激烈,無所不用其極,Neiman也不計代價瘋狂練習,猛力之下還打斷鼓棒,甚至磨破手指血染鼓面也在所不惜,只為了追求偉大鼓手的最高成就。就在Neiman漸漸被魔鬼特訓推向技藝高峰之時,也被推向了人性的懸崖……(開眼電影網

 

我們都聽過,「不瘋魔不成活」,Fletcher與Neiman對信念的執著,最終成就了彼此。片中對於教育尺度的拿捏,已有太多精采的討論,這裡暫且不提。

 

「進擊的鼓手」最吸引我的,是角色塑造的意義。它絕對不只是一部關於爵士樂、關於鼓手的電影,爵士樂是載體、鼓手是媒介。對我而言,Fletcher根本是我們在成就偉大的過程中,所有遭遇到的困難、痛苦與考驗的具象化身。

 

 

 

一直以來,我們注意到的,是線性時間上接踵而來的困難。在到達偉大彼岸之前,我們可能要經過三年五年十年的磨難,在這三年五年十年之中,不斷地會有各種出乎意料、無法忍受、骯髒難堪、考驗糾結的痛苦與困難向我們逼近,動搖我們所有信念。

 

但在「進擊的鼓手」中,這些煎熬與挑戰被立體化、空間化、人格化了,這些磨難總結在一個人身上作為代表--Fletcher。並不是Fletcher製造出所有的困難與痛苦,他本身----就是那些關卡、羞辱、挫折、等待、意外與自我懷疑的揉合化身。所以,他的存在,就是在挑戰我們的能力與信念。

 

 

 

 

當生命把一個人逼到極限,不是崩潰,就是超越。

 

翻過一座山後,是仍有遠望不到盡頭的挑戰、還是只剩下最後一哩路?沒有任何人可以給自己答案。你能撐下去嗎?

 

 

 

 

追求偉大最難之處,也許不是翻越看得到的難關,而是不知道哪裡是盡頭。有時候我們失敗,並不是失敗在難以跨過的障礙,而是對自我懷疑後的放棄。

 

我們有多相信自己呢?有些人就算知道自己勝過一般平常人,但是領先的距離有多少?經過一次次失敗的打擊後,我們還能多有自信?怎麼知道自己真是那萬中選一、終將成功的天才?會不會即使自己再努力,離真正的偉大還有一大段此生都無法跨越的距離,因此現在的一切付出與血淚終將白費?

 

 

 

 

Do you think you’re out of tune? 你覺得你走音了嗎?
被趕出團練室的樂手不知道。

Were you rushing or were you dragging? 你是搶拍還是落拍?
Neiman不知道。

你選擇的這條路是否正確?你的失敗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你到底該不該放棄掙扎?
試問,多少人回答得出來?多少人能肯定?

 

鋼鐵必須經過淬鍊,才能真正成為鋼鐵。在挫折、質疑下只要一軟弱,就出局了。Fletcher對Neiman說,找Connolly來是為了要激勵你、Tanner無法堅持到最後。輪替、爭取首席鼓手的位置,用競爭激發出鬥志讓你更快、更強、更穩。成功從不憑空而來。

 

永遠看不到終點的崎嶇長路,可能比嚴峻的高山來得更消磨人的鬥志。

 

 

 

 

我們沒有把真正想獲得的東西,看得這麼清楚過。我們總是什麼都想要:成功、名利、金錢、感情、健康,甚至舒適的生活。

 

 

 

(是說,我覺得Nicole好正,Neiman可以忍痛放棄她,我覺得也是犧牲很大啦)

 

 

Neiman對Nichole提出的分手理由,很傷人卻很真實,如果我們拒絕承認,可能才不切實際。當Nicole受傷地質問Neiman,我才恍然大悟,夢想這個詞,對Neiman追求的層級來說已經太小了,他追求的不是夢想,是偉大。他知道在他能力所及勢必要放棄某些東西,而他只是想在這段感情腐敗變酸之前,先動手結束,不希望真的看到那一幕。只是他的切割太絕決,讓人覺得太殘忍。但真的靜下心來,我卻找不到地方反駁他。

 

真正珍貴的東西,是要拿其他東西去換的。能捨都不一定可以獲得了,何況什麼都要一把抓在手心?而對一個人而言,何謂「真正珍貴的東西」?就考驗每個人的智慧做出選擇了。Neiman也許做了最誠懇面對自己的選擇,但不代表沒有遺憾。

 

攀登人生高峰的第二次機會,Neiman在第一首曲子就被徹底的羞辱了,所以他黯然離開舞台。但爸爸等在門口的擁抱,成了他轉念的契機,Neiman想起自己的不甘願,不甘願就這樣「被停止」。這股不甘願的執著,讓他轉身回到舞台。

 

Good Job的安慰與溫暖的擁抱,是最好的港灣也是最危險的誘惑。

 

Terence Fletcher: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
世界上再也沒有三個字比「做得好」更有殺傷力了(約略意譯)

 

有時我們在生活中被無法掌握的變數給一次次擊垮,憤怒地仇視命運用嘲弄的態度在看自己的失敗,所有付出與努力都成了笑話,我們不斷咒罵吶喊。但說真的,只有我們能夠決定是否放棄。而我們常常放棄得太快。我們下舞台後,便出了那扇門。這大概就是我們跟Neiman這種人的最大差別。

 

 

 

 

 

有多少人敢跟生命對著幹?重上舞台後Neiman衝著Fletcher 那句無聲的Fuck you、在Fletcher走上前威脅他後還他一記鈸擊,除了發洩的挑釁外,更有多少背後的爆發意志在撐腰?發洩完走人很簡單,接著可以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埋怨命運的不公、哀嘆自己的懷才不遇,但,留下來證明自己有能力不會被打倒,才真正困難。

 

時間的不確定性與困難的攻擊,輕易地篩選出能夠邁向偉大的人。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這才發現,獲得成功的人何其多,但稱得上偉大的人卻這樣稀少。

 

所有的困難,超越了,就是激勵;放棄了,就是打擊。

 

 

 

如果有一個萬惡的化身如Fletcher阻擋在眼前,他的情緒虐待(emotional abuse)可以是一切逃避的理由、也可以是反抗的目標。但在人生中要成就偉大,最痛苦的地方在於,我們沒有一個對抗的對象,也不知道關卡的極限在哪裡,只知道我們一次次被打敗了,努力回擊卻沒有施力點。我們就像矇著眼睛的跑者,心中鎖定了遠方的目標拔腿衝刺,但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確。這時候就完全考驗我們對自己能力的認知,以及我們對所追求的目標信念有多堅定。

 

第一次在一部電影裡面,如此真切地體認到「凡人VS.天才」、「成功VS.偉大」的差別。整部電影中,有多少時間我蜷曲的手指腳趾,為了絕美的樂句而激動、為了未知的意外而緊繃。

 

為何我們以為命運會特別看照我們?其實不會的。有時候,祂甚至將優勢給了別人。Neiman意外得到的首席位置尚未坐熱,Fletcher就拉了Connolly進樂團,Neiman一臉錯愕地不可置信。

 

但靜下心來想想,命運有什麼理由要故意打擊你?祂不會對任何人有所偏好,所以祂不會特別愛你提攜你、也不會特別害你折磨你。一切都是無差別待遇。運氣的好壞與否、機會的掌握失去,都有各人的定數。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力。

 

 

 

 

 

朋友看完電影時跟我聊過,他唯一覺得摸不著頭緒的,是Fletcher究竟為什麼這樣反覆無常?有時候看似十分欣賞Neiman、打算提拔他,有時候卻翻臉不認人地羞辱他,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刺激他做得更好?還是說,一切只是他偏執的教育理念扭曲了他的人格所導致,他只是個自以為是、全然的瘋子?

 

如果我們將Fletcher視為進階偉大前的磨難,也許一切就合理了。命運何曾對誰有偏好呢?在我們一帆風順時,一個大浪打來,生活可能就此翻盤,在窮困潦倒時,一絲曙光又可能從極度黑暗中突然降臨。不是嗎?

 

 

在Jazz酒館的重逢,揭示了整部電影的中心意念。Fletcher對薛佛學院的意義,不在指揮樂團照著節奏來演出,這件事連節拍器都能搞定。困頓與磨難的存在,是為了激發出偉大的超越。

 

Terence Fletcher: I was there to push people beyond what's expected of them. I believe that's an absolute necessity.
我是在那裡激發學生超越他們的期待。我相信這是個絕對的必要之舉。

 

孟子曰:「(前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後略)」(翻譯請參考此篇文章「【孟子解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這共通的道理,孟子以著作傳於後世,導演則用「進擊的鼓手」說明了他的想法。

 

Neiman提出了我們心中的疑問:「這一切有底線嗎?」如果超過了底線,激勵/挑戰會不會導致毀滅?超過底線的考驗,可能將有機會成就偉大的人徹底擊退。而Fletcher給了答案:真正能成就偉大的人,不會被擊退。

 

 

最後一段演出時,強弱勢的轉變,透過對畫面主宰的能力,完全呈現出來。回想從電影最開始,Fletcher完全高壓宰制,丟出一個又一個關卡、Neiman只能唯唯諾諾地跟從,因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幹嘛。

 

延續到中段,情勢開始改變,漸漸出現一來一去往覆的較勁、甚至挑釁。Fletcher施壓,Neiman接招,有的時候成功、有的時候失敗,但因為Neiman開始不甘心,所以他要自己越作越好、越練越強,我們注意到Neiman開始試圖取得主導權,即便無法壓倒對方,至少試圖掌握了自己的節奏。Fletcher也在他的表現當中,逐漸看到他邁向偉大的過程,因此到最後當Neiman把鈸都打歪了的時候,Fletcher還主動來幫他扶正,給他節奏上的提醒,並指示其他人來配合Neiman,他開始協助Neiman成就他的偉大。

 

 

 

 

 

每一秒的練習與準備,都是為了在最重要的關鍵時刻不被羞辱、甚至反客為主。什麼時候,你不再被命運踩在腳下?什麼時候,開始有能力出現對等的對話?結尾JVC音樂會上這短短的一首Caravan,畫面在Neiman與Fletcher兩人間擺盪晃動,就像是在互爭命運的主導話事權。

 

“I’ll cue you.“ Neiman said to Fletcher.
「等我給你提示!」奈曼對佛列契說

 

 

 

 

 

而後在那一刻,你能無畏直視祂的眼睛,知道自己做到了。

 

這段結尾,讓我激動落淚、直至電影落幕。

 

 

本文電影圖片來源:ifilm傳影互動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文後加映:神不是只出現在電影裡
Buddy Rich爵士鼓SOLO,可以明顯看出進擊的鼓手結尾的致敬意味!

 

(貼心小提醒:看到後來記得要呼吸)

 

 

Youtube真是好物

 

 

ps. 若有需要歡迎自行轉分享至Facebook,可以的話請幫我在左側荒廢的粉絲專頁按個讚唷,今年會認真把欠稿寫完的!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