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

 

要寫一部不敢說自己看懂了的電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存者 The Bad Batch】最讓我在意的,是整部片中,完全沒有出現的正常社會正常人,我們可以說,這電影就是要讓我們看到我們不知道的邊緣人社會,但換個角度想,會不會其實我們根本身在其中?所謂的上流、正常社會,我們根本無緣得見。把次等人驅逐出境,有一種眼不見為淨的輕省。但你以為我們真能身處在驅逐的一方嗎?

 

 

年輕女子Arlen(Suki Waterhouse飾)被美國軍方在耳後刺上次等人編號,推出了德州邊境,電網外此去一望無際的荒涼沙漠,不再受到美國政府的保護。Arlen遇上了The Bridge布里吉食人族,被殘忍地截斷一手一腳當成食物,她驚險逃出後,輾轉被救到了這荒漠中唯一給予次等人庇護的天堂「安樂窩」。Arlen在某次私下出走時遇上了食人族的一對母女,她終於逮到機會一次宣洩她的憤怒復仇,殺了母親之後,她帶回了孤身一人的小女孩,女孩的爸爸Miami Man(Jason Momoa飾)沒等到母女回家,決定展開尋人之旅。Arlen跟Miami Man註定因為孩子而產生交集,但這群次等人,是否能得到「一起走向美麗新世界」這種美好的幸福結局?

 

 

在這個被放逐的邊緣世界,分屬兩大陣營,Arlen一開始逃離的布里吉食人族部落,人人健身、充滿肌肉猛男,直白的弱肉強食生存邏輯,崇尚實力競爭、摒棄人性。而其他人夢寐以求最想抵達的Comfort安樂窩,原本以為是烏托邦,來到之後才發現一切都是金玉其外,跟原本想像的美好天堂根本相差甚遠。一群沒有希望的人們在這裡消耗生命,其中參雜著各色人種、老弱婦孺,還有許多斷手殘腿的倖存者,扮成自由女神的黑人手舉「FIND THE DREAM」(尋找夢想)的標語,街頭塗鴉、滑板少年、老弱婦孺、各色人種,這裡充滿著不同身分、不同過去的次等人、非主流文化,就是沒有我們常見的人,那種安穩度日、謹慎守禮的「正常人」。我們終於發現,放逐荒漠原來根本是沒有電網、沒有邊界的監獄,而這裡的刑期是「永遠」。

 

兩個世界都不再屬於美國,卻又都在破敗的美國國旗旗幟、拼圖中,暗承了美國文化一直以來所推崇的價值:實力至上與永保希望的美國夢。

 

 

Arlen在鏡中疊合海報的影像,幻想自己四肢完整的形象。可是這殘缺就是這麼明顯可見,總不可能一輩子站在鏡子前面生活。每每當她晃著空蕩蕩的右手、拖著裝上義肢的右腿,臭臉又厭世地在沙漠中一擺一擺行走時,我都會好奇,這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是說身體上有殘缺就失去存活意義,而是我們拖著殘缺的生命,在這世界上辛苦求生的意義是什麼?

 

 

拾荒老人(Jim Carrey飾),不是食人族,也不在安樂窩生活。他是The Hermit(隱士),自有一套生存方式,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救助,而舉措卻一如古代隱士地神祕難以理解。他推著暈厥的Arlen來到了安樂窩,指引Miami Man尋找女兒的下落,讓Miami Man在槍傷後不致於成為荒漠中的屍首,當Miami Man承認脆弱、告解自己迷失時,The Hermit意味深長地凝視他,取走他的小刀、而後給了他一個小小的雪花球。你想找可走的路嗎?這樣吧,暴力少一些,關愛多一點,也許就能找到你的方向,(以上這些根本沒說出口的話就)言盡於此。

 

當Arlen在迷幻派對過後空虛迷惘之既,再度走出了安樂窩。在美到不可思議的滿天星斗下遇上了Miami Man,她感受到他那無可解釋的致命吸引力。「起初很美…但現在我也不太確定了,我甚至不知道那是什麼了,你知道嗎?」男人根本不是為她而來,她的動心一廂情願。他要的是別種東西,至少不是女人要的那種。對男人而言,女人的功用,只是孩子。同樣是邂逅,對男女的意義卻如此不同。

 

 

對方只知道一種生活方式,就是他的食人族方式。只用其中一人的邏輯玩遊戲,勢必有一個人要受傷。在營火邊談天試探,談為何被判為次等人被放逐,談過去的故事,談從前的戀情,當男人逐漸鬆懈了戒備,Arlen一把搶過刀子,她是該恨布里吉人的,卻沒有辦法真正殺了他,Miami Man也知道。強烈的推拉電流在兩人間流竄。男人本來只是要孩子,卻在相處的途中,男人與女人,逐漸開始認識對方。

 

當Arlen找上The Dream(Keanu Reeves飾),想帶回小女孩時。The Dream問Arlen,妳最想要的是什麼?

Arlen: A time machine. …… So I could go back. Fix things. Make it better. 
時光機...這樣我就可以回到過去,改變發生過的事,讓一切變得更好。
The Dream: All the things you've done, have put you right here... with me.
你所做的一切,把你帶來這裡,到這個房間,這張沙發上,和我坐在一起。

過去的一切造就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也可以說,過去沒有做的一切,也造就我們成為了現在的自己,而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意義。當你種下一棵種子,照顧它長大,日後它便成為果實。現在的一切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也許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關鍵時刻」,去「改變一切」讓現在過得更好。因為所謂的「一切」,就是這樣一步步前進,盤根錯節累積而來的。

 

Miami Man和The Dream兩個男人,站在光譜的兩個極端,一個粗野無禮,住在荒漠裡食人肉維生,一個樣貌紳士而滿口人生道理,錦衣玉食,在豪宅裡豢養著他的女人們。Arlen做了選擇,她用自己的槍,帶著孩子,拖著殘缺的身體,驕傲地從這天堂離開,從安樂窩走向了荒漠。愛情大概從來就沒有道理,當我們被其中的美麗給迷惑時,一切看似不合理的選擇,瞬間都有了解釋。

 

 

除了愛情之外,【生存者 The Bad Batch】還講了更多。整部片塞藏了滿滿的符號意象,例如渾渾噩噩遊盪在Comfort安樂窩、還是繃緊神經加入The Bridge吃人肉的生命競賽,燒美元紙鈔來生火,尋找「夢想」,還有諸多潛台詞式的標語招牌等等,藏得太多、藏得太深,對一般觀眾如我產生了太高的理解門檻,左攀右附地試圖闡釋,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腦補的無邊宇宙中。

 

 

美國文化的意象不斷出現,在食人族聚集的地方,飄揚著破舊的美國國旗,而安樂窩裡,胡言亂語的流浪漢,拼著殘缺的美國國旗拼圖。這些次級的、非主流的邊緣人,被以強大美國文化為代表那所謂的「正常人」「主流」排除在外,任其自生自滅,只能遵循弱肉強食或是群聚求生的原始規則。他們有崇拜對象,即便也同樣被這個人挾持著,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有他們期待的烏托邦與美好。

 

只不過看在我們眼裡,此處仍舊並非舒適的美好家園。而開頭那無止盡的網牆,正暗合著近年來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為首的保守政治風氣,將政治焦點傾注於經濟與治安, 訴求以強制力復興本國經濟,架起高高的圍牆,把一切危及自身利益的他者,都推到圍牆之外。那是不是一個好作法?並非我說了算,但可以清楚看見的是,當我們都以為我們能安然生活在圍牆內時,也許我們根本沒注意到,身邊這個世界,已經逐漸變成了殘破衰敗的安樂窩。

 

 

在沙漠中苦苦求生的人們,將尋找安樂窩視為美好的烏托邦未來,直到抵達之後,我們眼中看到的,卻是人們衣衫襤褸,或坐或臥地在消耗生命,生活真的美好、真的有未來嗎?看似預言者又像精神病患者的流浪漢,不斷遊盪高呼著「不管怎樣,只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不能忘記」,但不能忘記的是什麼,他卻不做回答。到底真是智慧箴言,還是根本就是個假警報,沒有人知道。整部片中最空虛的,反而就是這安樂窩裡的夢想。

 

 

在夜晚派對狂歡時,群眾跟著DJ音樂高呼:Give us THE DREAM. 大家呼喚的是安樂窩的領袖THE DREAM,卻也像同時高呼著我們要夢想,大家要他、也要夢想,他「就是」夢想。喜歡他,想要追隨他,變成他。這樣的期盼,天天在麻痺著這群如同宗教狂熱的人。霓虹招牌寫著“You can’t enter the dream unless the dream enters you.” 暗有指涉地一語雙關,「夢想之地是為了有夢想的人而存在的」或是「The Dream就用這樣的方式繁衍鞏固他的次等人帝國」,早被迷惑的人們根本無力想清楚,只記得排隊吞進一錠迷幻藥。

 

The Dream: All of us here, We weren't good enough, smart enough, young enough, gulpy enough, wealthy enough, SANE ENOUGH. Freaks. Parasites. This here is The Bad Batch. We ain't good. We're BAD. 在場的每一個人,我們都不夠完美,不夠聰明,不夠年輕,不夠健康,不夠富有,不夠瘋狂。怪胎。寄生蟲。我們都是次等人。我們根本不夠好,我們都很糟。

The Dream: Now, there's only one rule here, and it's this: It's time to wake up. It's time to find The Dream. 在這裡,只有一條規則,是時候該醒來,找尋自己的夢想了。

 

突然覺得,催眠眾人的也許不是迷幻藥,而是我們天天掛在口邊的夢想。不能放棄的,也許是「追求夢想」的這個口號,緊抱著這個口號,才能覺得自己還有希望、還有未來。

 

 

繼續躲在安樂窩裡用夢想麻痺自己,一切的娛樂刺激、短暫快樂、暴怒發洩,都是讓我們緩解疼痛的小確幸,而大家視為領袖的The Dream,正正就是那個給我們保護、又催眠我們安於現狀的策劃者。他跟我們站在同一國嗎?不是啊!難道你沒看到他豢養著眾多女子,透過繁衍下一代複製他的階級生活,溫暖的家中,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滿室的高貴家具、玩偶飾品。豪宅隔開了室內的天堂與室外的荒漠,破爛躺在路邊的人們,哪想像得到室內的錦衣玉食,而這些美好的區隔,甚至明目張膽地用機關槍來捍衛,同一國?這誤會真的大了。這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操弄者與被操弄者的身分隔閡,不管在哪個世界,都將永遠存在。

 

 

我好難說是否推薦這部片,在電影院中我一度恍神、邊想著結束後一定要告訴朋友不用來看了,但是跟導演Ana Lily Amirpour的第一部電影【女孩半夜不回家】一樣,某些時候一些突然的悸動,會殺得我措手不及,即使出了電影院,剛剛那些彷彿在大旱後的雨水,仍然在我的心裡留有滋潤的餘韻,久久不散。

 

生存者 The Bad Batch OST播放清單

 

【生存者 The Bad Batch】全片一直讓人處在不舒服的狀態,有一種緩慢又燥熱的匱乏感,可能是人類對身處在沙漠中天然會產生對水源的需求,兩個小時都渴,又熱又渴。奇妙的是,音樂出現時,卻可以瞬間紓解這種乾渴的絕望,這絕對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只看過這導演兩部片,說不上非常喜歡,但兩部都給我同樣的印象:「個人風格強烈,但有能力在詭異的時刻讓人一舉感到浪漫」。那是屬於一小群人的共同感應,有一點寂寞、但仍存有期望,那樣的浪漫不單是男女之間的,更像是沒有未來的盡頭已逼近眼前,卻又給我們這些生命不完美的人找到了棲身之處,既來之、則可安之。我想,以後我會這樣記得她的作品。

 

Arlen: What if all these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us happened to us so the next things that gonna happen to us can happen to us?
既然之前我們之間發生過的那些事,我們都確實碰上了,那何不就看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在我們之間的事情,會是什麼樣子呢?

 

 

片尾,男人不再把女人當做隨時可獵殺的食物了,身體上的殘缺雖然提醒著那段痛苦的記憶,但是每個人都變了。男人還是必須為了自己與孩子的存活做出選擇,兔子啊、乾淨的衣服啊、音樂啊、義大利麵啊,都不再是伸手可及的了,可是這次女人也包含了進去。因為女人不遜的眼神與抬高的下巴,好像一個不小心,終於看進了眼裡,彷彿可以聽見她倔強說著:

我是缺點一堆,我是那麼不完美,但我就是奮力走到了這裡、而且就是喜歡你,怎樣,你到底要不要跟我一起走下去!?

 

***本文如需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本文電影圖片來源:華映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