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學生在偵訊過程中猝死
警方回覆輿論質疑:「只是拍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1987年,22歲大學生朴鍾哲在警方的偵訊過程中暴斃身亡。警方要求立即火化遺體,值班的崔檢察官卻覺得事有蹊翹、堅持驗屍,警方與檢方雖同屬政府部門,卻開始激烈攻防。原先接收到政府要求,統一依循官方立場報導的記者,嗅出不尋常氣息,不畏懼壓力,堅持抽絲剝繭,在檢察官故意釋放消息時,鼓起勇氣揭發朴鍾哲遭水刑致死的刑求慘劇,且審訊此案的「治安本部匪諜搜查處」朴處長不斷企圖掩蓋此事,在發現消息已無法壓下時決定切割棄保,要求自己部門下屬出面認罪止血,壓制輿論譴責。

 

 

另一方面,1979年發動政變上台的全斗煥軍權政府,面對學生為首抗議軍人獨裁的一連串活動,開始採取強勢鎮壓,導致1980年爆發的光州民主事件。從1979到1987年間,越來越多的學生與民眾,透過一次次衝突與運動,要求軍政府改革開放,以平反光州事件並開放總統直選,這個夢想卻在總統全斗煥以維護國家安定為由,在電視上發表演說意圖延長專制而宣告破滅。

 

 

焦頭爛額的朴處長,一方面持續搜捕四處逃竄、被視為帶頭動搖軍政府實權的民運領袖金正南,一方面還要處理不斷延燒的朴鍾哲刑求致死案。早年從北朝鮮出逃到大韓民國的朴處長,心中有著堅定反共的愛國火焰,讓他殲滅匪諜的信念從不動搖,且拼了命維護專制的全斗煥政權,將之視為帶領國家反共的希望。一個意外死去的大學生,將所有人的故事牽連到了一起,同時催生了隨後發生、在韓國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六月民主運動(可點擊連結了解細節)。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講述了1987年發生在韓國的關鍵案件,一個大學生之死掀起了國家的政治改革浪潮。去年高口碑高票房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同樣描寫重要的民主運動歷史事件,但【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選擇了不一樣的講述方法。【我】片描寫在光州事件期間,一個與民主運動八竿子打不著的市井小民,從漠然無感到身涉其中,並且詳細描寫了主角對於政治心態上的轉變,他也許不懂光州事件訴求的是什麼,卻本於人性的善良,起身反抗暴力壓制與不義行為。

 

 

而【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則從眾多小人物的故事開始堆砌,大學生死亡、檢察官扛住壓力查案、記者禀持尋找真相的信念持續挖消息。另一端,獄警幫作為政治犯被關押的知識分子,偷偷傳遞消息給潛逃的民運領袖金正南,覺醒的大學生李韓烈,則透過組織校內團體、積極參加民運活動。

 

 

作為故事中間橋樑的,是朴處長跟女大生妍熙。一個遠離政治,單純天真,一個身處中心,機關算盡。朴處長脫北來到南邊,對於過去悲慘生活的恐懼厭惡,導致他堅決抗共的愛國立場,他認為自己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國家主體安全,也堅信愛國的信念會讓他一直走在正義道路上,因此一切不在此道上的舉動,都被他視為是推翻國家的陰謀行為而嚴厲對待。

 

但對於年輕單純的妍熙來說,政治太遙遠了!她跟所有同齡女生一樣,愛漂亮、喜歡跟朋友一起出門、對異性好奇。那些掛在口中、自以為聰明的「叛逆動亂行為」,是讓叔叔常涉險境,也是害爸爸離開人世的蠱惑思想。直到某一天,她意外被捲進示威遊行而認識了李韓烈,李韓烈邀請她一同參加民主運動,卻被她嚴詞拒絕了。

 

 

她不懂這樣引起社會不安的行為到底有什麼好?為什麼不能好好安份地過生活?妍熙到處問著:「你們以為靠你們能夠改變世界、會有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那天不會來的!」她問李韓烈、問叔叔,她代表廣大不敢起身行動的人,問出那些難以開口的問題。

 

普通人民面對威權,是完全沒有聲音的,因為我們不會、也不敢跟這樣巨大的權力起衝突。直到,這隻手伸到了我們的脖子上,掐住我們的喉嚨。看著手無寸鐵的大學生,被當做共諜拷打審問而失去生命,看著無辜的民眾,被當做暴徒般對待,而這一切卻在當權者官官相護下扭曲掩蓋,讓多少人在銀幕前激動含淚,我們必須知道真相,才懂得應該對什麼事感到憤怒。

 

 

以身為國家主體維護者自居,導致最大的罪惡來自於愛國。無限上綱的愛國心,給予他們正在「做正確事」的錯覺,他們會如此理直氣壯地走上偏鋒,不是因為他們是壞人,而是他們相信自己是對的。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把那樣的矛盾表現出來,(在類似的精采作品【正義辯護人】、【華麗的假期】等片同樣有看到)將他們單純黑化成十惡不赦的邪惡份子,反而過於簡單,正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才會讓他們產生無限勇氣,並且抬高自己的地位與行為。

 

在這部電影裡,每個故事線都只呈現一段切片,對於韓國體制與政治較不熟悉的我們,在前半段可能會有點暈頭轉向,而由於故事線多,每個角色也都只能略作著墨,唯一較豐富完整的角色,只有金允錫主演的朴處長,雖稍嫌可惜,但這完全不抹滅每個角色短暫閃亮的光彩,我忍不住想像,是什麼樣的使命感讓這些演員願意接下角色。而這正是導演想講的重點。

 

 

角色的意義,不光是角色講述的故事,還有角色存在的方式。這些在故事裡的角色,取材自當時諸多參與者的原型(主要角色只有妍熙是虛構人物,甚至加害者與受害者皆使用真名,沒有一個人是救世主般的存在,每一個人在這個民主改革的進程裡,都無法逃開,每一次參與都對最後的成果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貢獻。無辜冤死的大學生朴鍾哲,從抗拒、被牽連到主動參與的女大生妍熙,在監獄中卻仍心繫政局的知識分子,冒險傳遞資訊的獄警,奉獻生命推動民主的民運領袖金正南,幫忙藏匿掩護的和尚、牧師,堅持報導真相的記者,不忍配合說謊掩蓋罪行的醫生、驗屍官,扛住壓力爆氣的報社主管,不畏威脅堅持職責的檢察官,還有不斷參與民主運動,最後被警方催淚彈擊中後腦而死的大學生李韓烈,當片尾出現當時抗爭與紀念活動的紀錄片時,我們知道,這些信念、這些行為,真實存在過。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用整部電影回答了妍熙的提問: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有的,因為「開始,就有希望!」每個地方,只要有一個小小的人物、有一點小小的不甘、有一點小小的勇氣,就可以讓這個世界開始不同。檢察官、記者、學生、平民、監獄長、大嬸、獄警、神父,每一個領域,只要做出一點點,只要不願意接受一點點,聚集在一起,就是改變的契機。眾志方能成城,群蟻終能撼山。要讓巨大的水壩潰堤,可以從鑿出無數個小裂縫開始延伸擴展。

 

 

全斗煥終於在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中,結束長達8年的軍政獨裁統治,由原本指定繼任的總統候選人盧泰愚宣布「民主化宣言」,釋放政治異議人士,公投修改憲法以恢復國會及總統直選,並在同年12月經過公平公開選舉後,成為韓國真正意義上首位民選總統。

 

這類電影的可貴,也許不單純在於完整講述了一段歷史故事,而是透過兩個小時的娛樂活動,喚醒了觀眾的好奇心,讓我們想要了解更多、想要有自己的見解,這是這類歷史事件改編電影的真正價值。韓國透過一齣又一齣的作品,從各個面相講述了不同的重要民主運動事件,在當時環境與技術受限制的情況下,可能很多人只有模糊的印象,而年輕一輩更是只在課本中看過。透過電影或電視劇這樣輕鬆的媒介,讓大家重新理解現在的生活,是經過多少人的前仆後繼才能爭取而來。講述的角度也許各異,至少有人願意說、有人願意聽。我不知道這幾年民主運動電影在韓國風生水起,是不是藉由疏導對歷史事件、反抗暴權的激憤情感,給予自稱活在地獄朝鮮的人們,一個平穩宣洩的情緒出口,但確實讓我十分感動。

 

 

我們與韓國有著相似的民主歷程演變,還有接近的文化歷史,因此觀看時有非常深刻的帶入感。對威權體制的反抗與懷疑,在壓迫下的抗爭與崇尚的價值,讓人跟著故事進行而逐漸熱血沸騰。聽過一個說法,台灣的民主雖然也經過許多抗爭才走到今天的程度,但是跟其他國家相比,算是比較平和了。當政權從軍權或獨裁等少數集團手中釋放出來的時候,很多時候是經過非常多的犧牲才能鋪墊出一條道路的。因為犧牲的代價相對來說不大,(並非輕視之意,而是1996年沒有出現大規模流血暴動,便完成了真正體制上的政治權力轉移,大部分的民眾並未感受到深切的生命威脅),導致我們許多人享受了成果,卻時常忘記這樣的民主有多珍貴。

 

 

只有知道當初多艱難,才能理解所謂的民主自由來得多不易。當越來越多人批評「轉型正義」被濫用而嗤之以鼻時,如果不理解事件的本貌,又要如何做出中肯的評價呢?歷史事件也許沒有真正的真相,只有角度,但我相信只要有越來越多的角度出現,我們就能漸漸拼湊出最接近的原始樣貌。一部吸引人的電影,可以驅動我們在走出戲院後,想進一步了解當時的過程、歷史的變革、還有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令我非常羨慕,能將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遙遠、甚至厭惡的「政治事件」,講述得如此引人入勝。也希望未來,我們能看到更多屬於我們自己、更多平易近人的「多角度、好故事」,那才是我們真正獲取養分的土地記憶,才能讓我們一起擁有的根,紮得更穩、更深。

 

--

電影之內與之外

 

我自己喜歡【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勝過【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雖然計程車司機有宋康昊(演技保證),但這部有霸氣金倫奭(正名前是金允錫啦害我一直不知道那是誰)、演技讓帥氣爆棚的河正宇,這兩大戲精在【追擊者】後再度仇人相見,原本(我個人)超期待會有一段愛恨相殺,沒想到河正宇戲份少少,加上驚鴻幾瞥的薛耿求,看完【下女的誘惑】後很期待的金泰梨,本來沒特愛但發現狼狽逃走還是很帥的姜棟元(不是這樣說),還有很多只要常看韓影、韓劇就不陌生的優秀演員柳海真(獄警)、朴熙順(頂罪警察)、李熙俊(記者)等等等。

 

據說,本片籌拍期間由於朴槿惠政權的打壓,導致困難重重差點終止,好在金允錫、河正宇等人陸續支持加入本片,不畏懼被列入政府的藝文黑名單中(確有其事的朴槿惠的藝文黑名單連結),甚至有不少演員是聽聞本片後,不計戲份多寡主動表示參與意願,希望共同完成一部有意義的作品。在朴槿惠醜聞案爆發後,本片才得以順利開拍。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繞著事件的外圍走,雖然宋康昊非常完美地表現出一個小人物,在那個大事件中心境上的轉折,導致行為上的演變,對於光州事件的導因與訴求則未多所呈現,算是非常扣合電影以計程車司機為唯一焦點的敘述主題。【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則在前半部有太多角色、太多故事線,加上我們不同國家歷史的隔閡,導致有點紊亂,但從電影中後部劇情開始逐漸收束,向中心主旨聚攏,如同導演想講的,「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的故事都重要,匯聚而成的集體力量,才是真正促成國家重大改變的契機!」透過每個人物牽涉其中的過程闡述,建立起信念所帶給行為的勇氣與改變,更能讓我們感同身受,當主線清楚了,力道就出來了。

 

本文電影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