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

總結一句,差點被片名跟影片基調給矇了! 

1945年自殺的納粹元首希特勒,不知道什麼原因竟然沒死,穿越到了現代的德國。他一手打造、引以為傲的德意志獨裁帝國早已消失,面對全新的世界,他身邊只有一個盼望靠他東山再起的落魄導演薩瓦斯基,希特勒會怎麼接續打造「我的奮鬥2015」?


 



《吸特樂回來了Look Who’s Back》從頭到尾就(試圖)以喜劇的樣子出現在我們面前,從台灣片名故意換成了同音字的「吸特樂」,就可以略略看出發行片商的意圖(如果寫個「希特勒」在片名上,不知道又要嚇跑多少對歷史、政治不感興趣的觀眾)。前半段類似紀錄片的畫面質感,搭配手持鏡頭,還有不斷跳接的訪談片段,間或穿插過去vs現代不適應的衝突、以及只有我們因為知道希特勒真正身分而出現的會心一笑輕鬆橋段,一直營造出類紀錄片的喜劇氛圍。

但前半段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少了什麼,因此有一種吊在半空中的不滿足感。

 

21世紀全球動盪不平靜,資源有限、人口卻不斷增加,不管是天然因素還是政治因素,移民問題漸漸入侵到各個國家。原本的生活重擔,再加上外來難以控制的人口壓力、帶來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周圍出現無法分辨善意或敵意的陌生人,一天天加重每個人的不安全感。心中隱隱約約的排外抱怨,慢慢擴散到每個個人之外的群體之間醞釀。之前全世界普遍稱讚德國總理梅克爾如母親般接納難民的態度,渾身似乎發出聖光,但我從頭到尾都沒想過,這樣對待移民或外族的態度,在德國人的心中,是怎樣地既是寬慰也是壓力。

別的國家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排外,唯獨德國不行,因為70年前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殘忍暴行,讓德國人背上了沈重的原罪。他們也許因此願意忍耐更大的移民壓力、也許不想但不得不忍受,但實際上都已經比其他國家的人承受得還多。這是一種總有一天會爆發的壓力鍋。我想這樣的壓力舉世皆然,只是德國最具有指標性意義。

如果是一部嚴肅的劇情片,可能會透過探討人口流動的移民社會、在不同文化間的摩擦、衝撞,看人與人之間的敵意與傷害,如何正在漸漸轉變我們的社會。如果是一部寫實的紀錄片,可能會千里長征,帶我們跟隨敘利亞難民,走過一如摩西出走埃及的血淚史。但「吸特樂回來了」不一樣,他給我們一部魔幻穿越的偽喜劇。 

對現實生活的難以掌控,對移民入侵的壓力與排斥,對過往輝煌強權大國大步走的嚮往,透過一個死去強人的神奇再生,借屍還魂。也許重生的不是人,而是那股強烈的意識。當群眾的想法已經暗潮洶湧時,只缺一個具有強人魅力的指標性人物出現了。


 



不得不說在看電影的同時,我腦中不斷浮現最近在美國政壇大勢的候選人之一。(這只是玩笑話,並非指他等同於希特勒,若以冒犯還請見諒 :P)

 

(上圖圖片來源:CNN


希特勒看到現代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憤怒與壓力,卻沒有管道抒發,他將這樣的情緒稱為「政治覺醒」,作為他洗腦的起點。

最讓我嚇歪的是,隨著故事的前進,我居然漸漸地進入了他的邏輯。希特勒總是懇切詢問人民的煩惱、仔細聆聽對方的抒發,接著彷彿感同身受般的承諾自己將盡力改善這個偉大國家目前面臨的困境。如果現在的我們對未來的茫然,能交托到一個願意負責任的領袖身上,而對方是如此願意了解我們的難處、並且致力改善,我們怎麼會不想支持他呢?


 



懂得玩弄人心的人,是最可怕的邪惡對手。希特勒過往對於政治宣傳的了解,讓他創造了他的獨裁帝國。而現在的網路媒體社會,更是讓這樣的行為容易複製重現。如果不是希特勒復活,也會有別人竄起。最可怕的是,我們超級容易買帳。

 



希特勒對於電視媒體的觀點也是一絕,如果電視內容是沒帶來任何功能的單純娛樂,不管是做菜、扯淡、玩樂,他都認為是在浪費生命,批判逃避到電視節目中的我們、竟然同意讓無腦的電視節目蒙蔽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看到眼前生活即將墮入深淵。他認為媒體的用處就是表達人民想要表達的訴求—政治。(如果他生在台灣,可能會過得很爽吧,政論節目充斥的狀況非常符合他的期待)。在這樣的信念前提下,希特勒絕對有潛力成為擁有大量追蹤者的自媒體。

他同時批判了一輪現在德國的狀態,曾經跟他在政局上角力風雲的社會民主黨如今自甘墮落,現在的德國由一個他眼中莫名其妙的瘋婆娘所領導,而唯一值得他期待的竟然是綠黨,我忍不住笑了。他說「綠黨想要保護德國的土地」,至少這個理念他是認同的,只是話鋒一轉,接著說起核能發展是必要的,因為需要製造核武器。這個人真是個實際主義者呀,所有工具、理念、技術、人類、動物的存在,都是為了為他所用,擷取需要的,摒棄其他。

除了最後結尾的高潮外,電影中有兩場戲讓我印象極深。第一場是希特勒第一次被帶到了8點檔的現場直播脫口秀,經過前面的種種鋪陳與努力,他終於得到了他的出場機會。當站到鏡頭前時,希特勒渾身的氣場一變。他手腕極高地運用沉默的力量。他睥睨一切、泰然自若、不疾不徐,他鄙視渾身不自在的其他人:提詞的工作人員、攝影師、導播、包括主持人,希特勒輕輕鬆鬆掌控一切。終於,他一開口,震撼全場。嚴肅激昂、卻又談笑風生,他把所有人玩弄在他的表演中,儼然是最高超的表演家。希特勒有一種堅定的神奇魅力,強勢壓陣卻讓人漸漸臣服。


 



第二段是在導演薩瓦斯基帶希特勒去女友家作客,女友失智的老奶奶一聽到希特勒的聲音,突然像醒了過來一樣激動地對她說:「想想妳死去的那些親人、要有人來做些什麼、快做些什麼啊!」,然後直指著希特勒的鼻子:「我認得你是誰、化成灰我也認得 。滾!滾啊殺人魔!」我突然一陣鼻酸。

 

在前面一堆輕鬆步調的橋段之後,這樣的傷痛終於竄出了頭。我才發現前面的自己把那些罪惡與傷痛看得太輕了,我竟然以為那些真的是可以在幾十年過去後,就被釋懷的「歷史」,以為是可以找到另外一個角度輕鬆看待的「往事」。但真的不是。 

 

 

大家動不動舉起的右手,是一種歷史共感的符號,我們現在當做cult儀式進行著,但是如果回歸那個儀式的最本質,卻是令人害怕且不敢遺忘的過去。


希特勒意外射殺了小狗的插曲,也是在他精湛的形象包裝表演下,突圍而出的線索,希特勒對其他生命的冷漠、戲謔與輕斷,讓我們看到這樣的強人不可靠的本質。生命的價值在他面前面顯得很渺小,當這段影片被當眾公布時,彷彿他塑造未來明燈的面具被揭下,他一時間失控到歇斯底里,透露出先前他維護的「形象」與真實間的落差。

 



但我們是不是仍舊很輕易地會跟從他呢?悲觀來說是的,我們的民主政治制度並非完美,我們以為當擁有了民主制度,就已經排除了權力墮落的可能。當投下神聖的一票後,身為民主一員的我們就完成了責任。似乎我們選出來的人就是上帝、阿拉、菩薩派下來的救世主。但真的不是耶,有時候我們透過完美的程序賦予了這個人力量,卻不懂得判斷我們選出的究竟是不是個好人。

 



我們在越艱難的時刻,越容易跌入過往特定輝煌強權時代對可能未來的憧憬,注意,我這句話有幾個重點,短時間的「特定輝煌強權時代」、「可能的」、「未來」,那是短暫掌握一切的權力相對於不可知未來的一種安全感。我們期待掌握未知,但是無法做到。因此我們尋找有能力有魅力的人,跟隨他,希望活在他的羽翼之下,希望他帶領我們邁向輝煌。只是如果我們找錯了帶頭的羊呢?如果他是頭狼呢? 

 



最恐怖的是,希特勒要人民做的不是拿起槍桿革命,而是去投票。在我們的理解裡,革命代表著要賭上身家甚至性命,就算現在的生活令人不安不滿足,但至少還能稱得上是生活,若說出革命,大部分的人可能就卻步了。可是「投票」!?「投票」是一個理性進步的民主行為啊,沒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第一步就已經化解了我們的擔憂,讓我們漸漸認同他的理念。

所以我說,「吸特樂回來了」完全可以拿來當宣導「參與政治重要性」的政策宣導影片啊。一定要記得,Every vote counts 每一票都重要!但重要的不在於我們一票投下去後,哪個候選人會贏、哪個會輸,而在於我們推選出來的那個人,將手持民意依歸的尚方寶劍,殺神殺佛還是殺人,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最後的結尾,反轉再反轉,實在精采,層層疊疊的虛實套接轉換讓我想到今敏。當薩瓦斯基發現他可能就是70年前那個背負無數人命的真正希特勒時,他不敢想自己可能做了多可怕的一件事,他跑去找因為希特樂失序行為而一起下台的美麗前總經理(現在應該是新片製作人了),不但無法勸服她出面阻止、還被警衛追捕,只好一路狼狽逃離醫院。接著他衝到片場狹持希特勒上天台。



(約略對話)

薩瓦斯基:我懂了,這是在重現歷史,你又要再一次對人民洗腦!

希特勒:你錯了,1933年的人民沒有被洗腦,一個元首被推選出來,並且清楚地講述了他的理念,而德國人民認可了!

薩瓦斯基:……你是個怪物!

希特勒:是嗎?那你也應該一起譴責那些推選出這個怪物的人

薩瓦斯基:他們哪是怪物?他們是平民老百姓

希特勒:他們把國家的希望交付在一個偉人手裡,但你呢?你做了什麼?終結掉這個希望?你沒有問過那些人為什麼會選擇我?那些絕望的底層老百姓,他們跟我有同樣的價值觀。而這就是你不能開槍殺我的原因。



薩瓦斯基聞言鼓起勇氣一槍轟了希特勒,讓他跌落高樓,我的心中一緊,終於結束了嗎?結果薩瓦斯基一轉身,希特勒站在他身後如同鬼魅般悠悠地說,「你永遠擺脫不了我的,我是你們每個人心中的一部分。」我瞬間背脊發涼。

是啊,只要心中有一點點小小的火苗,就可能在某個瞬間延燒至野火燎原。
不論是哪個狂人的崛起,都只是每個人心中蔑視他人生存價值、輕賤人權那部分念頭的集合憤怒投射,若能操弄狂妄言論、佐以群眾的盲目支持,是誰勝出
還重要嗎?你抖不抖?我、很、抖!

接著傳來「卡!殺青」的歡呼,扮演薩瓦斯基的演員拔掉臉上的矽膠面具,原來剛剛一切都是戲。眾人開開心心地慶祝殺青,這時的希特勒,要大家安靜後,舉杯遙敬被關在精神病院的導演。我真的只有無盡哀傷。

我一直在想,明明看起來就是一部喜劇片,我要不要把它寫得那嚴肅啊?!但是如果不把感受到部分的講出來,實在可惜了這部片給我的省思,也襯不上我最後想給它的好評價。

 


如果對歐洲的歷史與政治現狀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相信看起來會能感受到更多隱藏的樂趣,但如果印象模模糊糊跟我差不多等級的人也別擔心,關於希特勒跟納粹、德國的歷史,我們在國高中時期都被考試折磨過了,多少都有點印象,不會阻礙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有些電影在看的當下很過癮,看完就結束,有些電影在看的時候覺得一般般,看完後卻令人回味無窮,很高興「吸特樂回來了」屬於後者。 在4/30發表這篇心得,也許也是種命定的巧合吧!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維基百科



***本文如需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本文圖片來源:CatchPlay


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同場加映好文一篇,
然後他們就民粹了:難民危機裡德國良民的變形記(<--原文請點此)

 

上文進一步剖析了德國多年來在主流媒體與輿論主導下,形成對希特勒獨裁帝國二戰過往的「政治正確」反省氛圍,如何無形中給所有人套了緊箍咒。那樣的壓力形成了沒有出口的壓力鍋,而在第一線承受著最大壓力的是原本競爭力就較弱的底層民眾。然而底層民眾因為本身就比較缺乏理念論述的能力(這也許互為因果),導致極容易落入簡化的文化成見口號如「政府要優先保障自己人」等等,跟我們主流價值形成的「文化左翼」(追求一個秉持「道德高調」(Hypermoral)進行「高調批判」(Hyperkritik)的公民社會)氛圍越來越對立,而也被貼上「愛國民粹」的標籤,意外地慢慢被推向我們原以為與底層距離很遠的右派族群,而一同站在文化左翼的對立面。

 

在這樣面對快要炸鍋卻不能起而抗之的「政治不正確」壓力之下,若有強人如希特勒一般竄起並且懂得如何操弄媒體擺弄人心,世界會如何變化?我們會如何選擇?(濃縮簡述了上文的部份重點)

 

我本來以為,經過從小到大的自由民主教育,且不斷汲取公理正義價值養分的我,不可能接受希特勒這種恐怖洗腦統治、菁英種族主義、民族排外意識的獨裁專制,直到我看完《吸特樂回來了》......

 

PTT同步精采推文討論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62275302.A.076.html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