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般的17歲男生差不多,Simon有個完整的家庭,愛子女又開明的爸爸媽媽,有個性且喜歡做料理實驗的妹妹,一群玩在一起互相關心的死黨,學校生活還過得去,Simon真的沒什麼特別,除了他有一個沒人知道的秘密--他喜歡男生。當一個匿名帳號Blue在學校網站上發文出櫃時,Simon一時激動匿名寫信給對方,像找到可以傾吐的出口。兩人在通信過程中逐漸熟悉,卻仍舊隱藏彼此的身分。直到一個想追他死黨Abby的男生,意外看到Simon的email,以此為把柄要脅Simon幫他追Abby時,情況變得複雜了起來。Simon能夠好好守住他的秘密嗎?
如果要問這是不是部同志電影,【Love, Simon 親愛的初戀】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Simon認為自己再平凡不過,但老實說他算非常幸運了,家世不錯,生日禮物甚至收到一台車,跟妹妹感情好,有三個可愛的死黨,他自己迷人而友善,在學校頗有人緣。我們實在看不出他有什麼委屈,除了性向。要是反過來說,性向是他完美人生中的壓力點,也許稍稍可以理解。他可能擔心,那會是個破壞一切的擊破點,因此若要維持那個完美狀態,就不能做任何變動。當既心動又需要呵護的初戀展開時,與其說希望獲得同性的愛情,不如說是第一次希望被徹底接納。他害怕,當完美中有了一點不完美的可能時,是不是還能夠被那樣擁抱?
透過匿名出櫃通信的前提,電影技巧性地讓兩個知道彼此性向的人,像朋友一樣相遇,因此,Simon和Blue碰到的狀況,就跟其他朋友們都一樣了。我們都可能在遇到喜歡的人時,緊張激動、不知進退,害怕破壞友情,害怕對方不喜歡自己,害怕受到傷害,甚至不知道如何接近對方,不知道如何讓對方喜歡上真正的自己,那樣的恐懼,我們都一樣。
愛上一個從幼稚園就認識、像兄妹一樣親密的好友,擔心破壞這份珍貴的友情,而遲遲不敢開口。喜歡身邊的好友,卻聽聞她喜歡的另有他人,因此只好黯然轉移注意力。面對自己不感興趣的異性持續地追求,既感困擾也不知如何解決。喜歡的人跟自己不在同一個生活圈,努力接近打入她的世界,卻發現自己仍舊是個笑話般的存在。這一切既熟悉又日常,確實就是我們身邊天天在上演的平凡情節。
Leah因為太在意而不敢破壞關係平衡,Nick不知道對方的心意因此躊躇不前,Martin的種種怪異行為,源於喜歡一個人的手足無措,後面的失控也來自戀情上巨大的挫折。如果說每個人在面對喜歡的人時,都同樣如此緊張焦慮,為什麼要讓他們有個跟山一樣高的難關卡在眼前?為何要讓他們面對是否要出櫃?怎麼出櫃?何時出櫃?甚至擔憂出櫃後會不會被討厭、被排擠這些問題?我們只需要擔心對方喜不喜歡自己而已,但對他們來說,喜歡一個人卻變得如此複雜。
【親愛的初戀】不再像常見的LGBT電影那樣,去強調這個群體跟一般人的「不同」,不去強調他們身為少數、「異類」、受壓迫的滿腹委屈,反過來逆其道而行。不因為他們特別被歧視、受欺負、苦情,而需要一般人同情、或讓道給他們。【親愛的初戀】特別之處在於,導演要觀眾去看他們跟一般人的「相同」,他們之所以值得支持,是因為他們跟每個人都一樣。因為一樣,所以應該被支持。
透過人人皆可理解的苦澀初戀探索來提醒我們,當劇本已經幫我們解決了「最難」的性向問題, 我們卻還是覺得遇上一個彼此喜歡的人如此困難,LGBT族群平常又該有多辛苦呢?於是這個念頭,輕輕回扣了這個問題:「為什麼異性戀是default(出場預設值)?為什麼只有同性戀需要出櫃,而異性戀不用?」這個提問因此變得溫柔而睿智,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笑點。
但要怎麼凸顯「跟一般人相同」的這一點?請回想在科學實驗中,控制實驗組跟對照組的一切條件,只在關鍵問題上調整變量的作法,導演選擇弱化所有外界的傷害、以及負面因素,當周圍的干擾限縮到最小的時候,就能夠成功抹去Simon與你我的差異,進而聚焦唯一一個變數—「性向」。
排除了可能的外因干擾,包括家庭經濟狀況、膚色、階級、罷凌、甚至歧視,在角色設定上,一開始就將外部壓力降到最低,於是我們看到Simon生長在中產階級白人家庭,在他的高顏值水準生活圈中,人人個性善良,爸媽前衛迷人、開明相愛,妹妹古靈精怪、兄妹情深,一群死黨活潑熱鬧,學業沒什麼問題,社團活動有趣,學校規矩分明卻不古版,同學幼稚但不邪惡,隨時有人主持正義,隨時有人包容。Simon一點都不邊緣,甚至還頗受歡迎,再沒有其他因素,讓Simon的愛情變得更因悲苦而偉大了,他只需要專心處理「喜歡人」這件事就好。然後我們才會發現那樣的愛情,因為平凡、因為常見,所以更貼近自己。在愛情面前,我們都一樣。
一般來說,劇情人設可能經不起仔細推敲,但透過討喜的設定,讓觀影過程愉悅滿足的電影,我私下暱稱為甜點電影。【親愛的初戀】在演員外型的挑選(其中選擇珍妮佛嘉納 Jennifer Garner與喬許杜哈莫 Josh Duhamel來飾演父母的考量,尤其讓人無法忽視),場景的安排,或是配樂的運用等部分,都幾乎符合前述形容,看似成為又一部輕鬆YA片。然而本片這樣的作法,是刻意設計處理過的,我們不會去挑剔它流於膚淺、表面,或對性別認同的歧視如此輕巧地淡淡帶過,是因為這正是導演刻意塑造出來、讓我們聚焦在情感本身的「無塵世界」,隨著這安排所呈現的溫暖輕快氛圍,反而是附屬產物,正好讓本片討喜卻不淺薄,這也是為何拍LGBT題材的電影已經不算少見,本片卻能脫穎而出,收穫感動與口碑的最大原因。
Simon: I’m supposed to be the one that decides when, how and who knows and how I get to say it. That supposes to be my thing.
賽門:應該由我來決定時間、方式、對象,要怎麼說應該由我全權決定!
出櫃是全片劇情的重要壓力爆點,Simon卻沒有因為出櫃,遭到嚴重歧視或欺負,家人對他完全支持,男同學惡作劇羞辱馬上遭到糾正。出櫃對他產生的最大傷害,來自好友。然而好友跟他拉開距離,不是因為他的性向,而是因為他對友情的欺瞞與背叛。因此,我們常在同性戀題材上看到的「被社會打壓」,在【親愛的初戀】中幾乎可算是不存在的,反而是透過出櫃這件「意外」,引導正視他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對親近的家人朋友、還有打算如何迎向世界的這些面相。
Simon: Announcing who you are to the world is pretty terrifying cause what if the world doesn't like you
賽門:向世界宣告你的身分挺嚇人的,萬一這個世界不喜歡你怎麼辦?
面對感情,每個人其實也都會有個重要的「出櫃時刻」。一開始我們可能會躲藏在不同的身分或原因背後,躲在「朋友」關係背後、「同事」身分背後、聊共同的秘密,聊交集的興趣。直到有一天,我們必須將真心拿出來面對對方。那一刻,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會接受真實的自己;那一刻,那個人就是我們的全世界。當對方否定了我們,就像被全世界拒絕。我們才注意到,這可能壓垮人的絕望,他們必須經歷兩次。
Leah: Sometimes I think I’m destined to care so much about one person it nearly kills me
莉亞:我想我註定會因為太在意某人而大受傷
從”Warmly, Jacques”、”Fondly, Jacques”到”Jacques”,透過信末署名親疏用詞的變化,我們看到在Simon心裡,他跟Blue的距離正在一點一點接近。而後他不小心發出的”Love, Jacques” 意外透露了自己真正的心意,讓我們跟著驚呼,而收到的回信署名”Love, Blue”,那樣有解釋空間的曖昧情愫,不正是暗戀一個人時心裡七上八下的雀躍情感嗎?一開始我們認識、理解彼此,漸漸產生心動後的隱藏、試探,直到有一天,你能夠坦然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以真面目面對對方、面對所有人,對著全世界告白的”Love, Simon”,因此變得更加勇敢而動人。
【親愛的初戀】劇情非常簡單,訴諸的情感卻很普世,因為與你我的「相同」,讓我們很容易產生共感,很想為他應援。即使沒有出櫃的考驗,我們也總有這種需要鼓起勇氣「卸下偽裝、跨過障礙」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害怕受傷是什麼感覺,都知道要把真實的自己攤開在別人面前有多不容易。因此我們都希望看到他被接受,我們都是那群在摩天輪下仰望的人,希望看到一顆真誠的心被欣賞而後擁抱。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都希望那樣。
--
【親愛的初戀】電影之內與之外
為什麼當Simon的真正身分被揭發時,會說Jacques這個名字是法文的Simon Says(Simon說)?
純私心偷渡這張照片,飾演Simon的尼克羅賓森 Nick Robinson實在太可愛,看得所有人心花怒放,對,所有人!
看電影時我對這句翻譯一頭霧水,不懂一個名字怎麼會對應成一個句子,回家一查才恍然大悟釐清了誤會。此說法源自我們兒時也玩過的一個遊戲:〈老師說〉--由一個人擔任「老師」角色發號指令,其他人根據指令反應的小遊戲。這個遊戲全世界都有,在英語世界,遊戲名稱叫〈Simon Says〉,發號指令的人就是「Simon」,而在法語世界裡,遊戲名稱叫〈Jacques a dit〉,因此發號指令的人就是「Jacques」囉。用Jacques置換Simon,表面上雖然不同,實際卻是一樣,有種暗合故事主軸的慧黠趣味,不管叫什麼名字、不管喜歡異性還是同性,別忘了就像媽媽說的, You are still you.(你就是你)。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福斯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