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改編自阿爾及利亞90年代真實事件,呈現那段內戰期間的『黑暗十年』。在高達九成人民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及利亞,女性被要求在公眾場合以頭巾、罩袍等衣飾包裹住頭臉及身體線條。娜吉瑪跟好友總偷偷溜出大學宿舍,到夜店販售自製的洋裝,一方面賺點外快、一方面跟女生朋友們享受掙脫教條規範的叛逆刺激快感。社會上保守勢力不斷譴責不遵循傳統的女性,要求女子上街必須嚴守規矩。娜吉瑪決定在學校舉辦一場時裝秀,由好友們上場展示自己設計手做、凸顯身材的漂亮衣服。國家處於內戰混亂,宵禁、政府打壓異議份子的手段日趨強烈,在社會氣氛日益緊張的當下,時裝秀能順利舉行嗎?

 

「一個年輕女孩,在保守的社會中爭取服裝自由」大概可以想到會怎麼拍,【女孩要革命】也確實這麼拍了,但卻不只如此。兩次衝擊,來得措手不及,明著來的暴力,更是讓人不寒而慄。

 

 

 

對於在意外發生後,娜吉瑪含淚咬牙把舉辦這場秀展當成她的表達抗爭之舉,我剛開始覺得似乎有些小題大做。雖然理解這場秀展代表的意義,但我沒注意到自己把自由視為理所當然的優越感,覺得她所想要的,不過就是一場學校內部不對外公開的學生秀展之類的活動而已,需要感到如此沈重乃至得意嗎?

 

直到時裝秀上的混亂,我才了解自己的可笑與自我中心,我始終以我們所身處的社會來看待他們面臨的遭遇。是啊,只是一個不對外公開的小小學生服裝展,哪有多了不起?偏偏這麼小的一個活動,就是引起了極為瘋狂的反應。over的是誰呢?

 

在一個女性爭取服裝自主、展現自我權力的主題中,【女孩要革命】拓展了更大的土地與國家認同。女主角始終熱愛阿爾及利亞,未曾將離開國家當成選項之一,卻總被身邊的人半開玩笑地嘲諷著「鳥兒是飛不出去的」。

 

這群年輕人剛好劃分成四個象限,娜吉瑪堅持自由信念、也熱愛自己的國家,即使需要衝撞也在所不惜。男友偏向保守觀點,因為娜吉瑪的出現產生了一些猶疑,但一心想離開,不希望餘生消耗在這個缺乏希望的國度。娜吉瑪的好友瓦西拉有著相同崇尚自由的思想,卻不希望跟現有體制產生太大衝突,而她的男友就代表著現下社會的主流思想體制,思想保守、行為卻十分激進。每個人都可以思考,自己在那樣的社會體系中,會落在哪個象限上

 

對於壓迫的抵抗,也許不需要多麼崇高的人權理念,不是要民主、開放、自由,或是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這種口號,而是很簡單的,「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我要去我想去的地方。不受到別人的指使跟干涉」,這是如此單純的抗爭開端。

 

透過新聞報導的內容、報紙訊息的呈現,我們會注意到,【女孩要革命】的故事前景是女性爭取服裝自主,背景是人民爭取政治權益的內戰衝突,在這個宗教高度牽制政治的國度,雙層故事兩相呼應。伊斯蘭宗教的強烈排他性與剛烈宗教風氣,讓社會變革始終遭遇異常強大的阻力。姊姊琳達作為記者,挺身而出報導不公。姊妹倆都在做一樣的事。

 

 

我好奇的是,具有自由意志的母親,當丈夫仍在世的時候,是否有過壓抑或衝突?怎樣的家庭,能夠教育出兩個如此智慧又勇敢的女孩?對於實際生活的描述面相也少了些,撇開激進份子,到底一般社會對於女性不戴頭巾上街的接受程度到哪裡?穿著t恤牛仔褲出門、或洋裝赤腳在鄰里間奔跑,已是日常風景、抑或仍屬少數人的大膽行為?少了前史及掙扎,難免讓角色變成較為象徵意義的表現,但仍無損於本片帶給我的省思。

 

穆斯林社群中所謂羞體(arwah)的概念,意指應該遮蔽住避免被看到的部位,如果將這些部位展露在外,將被是為羞恥行為,對女性而言的羞體指得是臉和雙手以外的所有部位。穿著頭巾罩袍意味著堅守教義、潔身自愛,不顯露身體曲線、不以吸引異性注意為目的,一旦掙脫了頭巾罩袍的穿著「束縛」,衣著便相對展現曲線,因而被視為不潔、不自愛。

 

由於宗教信仰佔據了道德至高點,這種偏見便讓人產生了輕侮之心。校門的警衛從言語態度到行為,在在顯示出不尊重,卻從不覺得有何不對。這也是娜吉瑪為何如此亟欲用自由選擇衣著的意志,展現身體自主權,努力突破宗教及社會強加的規範。

 

 

除此之外,【女孩要革命】不斷強調人與土地的連結,赤手從土地中挖出甜菜根,為姊姊的罩袍染上鮮紅如血的顏色,這些舉動包裹既哀傷又動人的意象,『自由在染了血的土壤中存續』。而在這裡成長的這些女人們,始終必須從這裡出發,才能真正掙脫心理上的束縛。

 

頭巾對穆斯林女性而言,既是枷鎖也是傳承,在我看來,導演認為並非只能在揚棄與臣服的兩個極端間做選擇。對我們非信仰者來說,掙脫和背棄的決定當然可以來得輕易;但對片中的女性而言,犧牲是個開端,當罩袍染上血色,它的樣貌開始改變,她們用自己的步伐在向前。

 

 

很難評價為了一場學生時裝秀,導致那樣的後果是否值得。不同於為了爭取人權、政治改革而投身示威抗議行動的人們,那些年輕女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舉動,需要押上生命做賭注。如果她們知道,是否會退縮?也許會,也許不會。片中的人沒有我們的上帝視角,不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詭異壓迫感,就像我們的生活也始終在一片迷霧之中。但,社會進步是一連串價值選擇後的結果,不做選擇時,永遠不知道代價是什麼。

 

反覆想到那些似曾相識的嘲諷,「別做夢了,這裡是鬼島」、「放棄吧,這裡的人就是這樣沒有希望,還是顧好你自己就好」,聽得太多了,讓人幾乎感到麻木。同行的朋友認為,娜吉瑪男友的選擇可能才是真正比較理性的,在這些偏激的狂熱份子把持下的國度,已經無法理性討論,繼續押上自己的安全做賭注,是得不到理想結果的。

 

一開始雖然對於娜吉瑪是否需要堅持正面衝撞的行為稍有遲疑,但我仍然再次驗證了自己的浪漫性格。娜吉瑪的訴求,可能就要從這裡突破才真正展現其意義,在恐怖行動的恐嚇威逼下示弱逃離,就讓他們稱心如意了。『我就是要站得直挺挺地告訴你們,我不認同!』

 

 

當然我們可以簡單地嘲笑他們,把爭取自由想得太簡單,以致於迎來了那樣的後果,一切都是她們的天真、自以為是的熱血所導致。但我又做了什麼?你又做了什麼?在那個年紀的女孩,哪能想像到世界可以極端到如此地步,即便看過發生在姐姐身上的事,恐怕也以為最多就是這樣了。世人該關注的,也許不是她們堅持舉行服裝秀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影響」後面的選擇。

 

對,是選擇。

 

當最後莎米娜帶著肚中孩子前來投靠,新生命孕育在腹中,那種純淨美好的感動,讓她忍不住讚美阿拉,我仍舊願意相信這種對生命的禮讚、或說所有宗教都會崇尚的美好:是生,而不是死;是生機而不是滅絕;是即使捧起墓地的土壤,我仍要堅持插上一朵紅玫瑰。這代表的,是希望。

 

成功不必在我,但開始可以。

 

女孩們做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看完電影後,你呢?你會怎麼選?

 

本文圖片版權所有:光年映畫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