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馬,我的選片雷達(不知道該不該說意外地)失靈,一開始拿到手冊,被所謂史上最多參展片的手冊厚度給小小嚇到,翻完一輪,畫上星號的片子仍舊數十片,卻似乎沒有往常興奮的期待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今年的片子,沒有辦法引起我太大的興趣,往年總有一些,不管是光怪陸離、奇人軼事、天馬行空或是恐怖殘虐的影片,讓我一拿到手冊就興致勃勃地想一探究竟,這次卻總覺得有點中規中矩,片量很大,但驚喜不多。

 

我很認真地思考著,究竟是我的熱情消失了,還是今年金馬的影片真的比較不吸引人了?

 

雖有那麼一大段前言,我還是很艱難地濃縮再濃縮,才勉強將片單縮減到16部電影,這大概是本性裡喜歡「大碗滿意」的基因所致。總之,歷經ibon買套票與搶票的驚險刺激之後,拿著手上熱騰騰16張電影票,心裡總算踏實了點。

 

但如同標題所說,這篇文章所要寫的,是2010金馬影展之「我的這啥排行榜」前三名,我想我是寫不出這三部片的觀影心得了,顧名思義,「這啥?」就是我在步出電影院時,心中默默浮起的唯一感想。

 

 

第三名 -

慕德之夜Ma nuit chez Maud / My Night at Maud's

 

艾力侯麥 Eric Rohmer 

France 1969 35mm B&W 110min


 Ma nuit chez Maud / My Night at Maud's


《男歡女愛》、《紅色情深》男主角尚路易特罕狄釀飾演風度翩翩、即將結婚的優雅男子,好友約他一同拜訪風情萬種的慕德。沒想到突如其來的大雪,意外地把他留在慕德家過夜孤男寡女,同床還是不同床好?侯麥首部紅到美國、載譽國際的經典之作,字字珠璣的對白,男女地位的巧妙互置,完美表現出侯麥對兩性關係的獨到見解。


2010/11/25
(四) 19:50 長春4

 

說真的,我覺得Maud很美、很有吸引力,如果我是男人,那個夜晚可能也會很快樂又很難熬。男主角Jean-Louis是個道德感強烈的人,而我喜歡看他踩在線上的掙扎。當他整顆心懸在陌生的教友單車女孩身上時,出現了Maud這樣一個諸多男人的理想情人對他釋放好感(或至少是通行證),他該順勢而為便宜行事、或是堅定自己的感情信念只做正確的事?我常認為,人心浮動是正常的,聖人畢竟是稀有動物,但愛情中最可貴的,莫過於那條線上的猶豫與選擇,跨過去,就是跨過去了。

 

「蓋棉被,純聊天」意外成立,literally

 

而微妙的地方在於,他的選擇究竟是出自真心、還是被逼到只有這個選擇?看似無奈,卻又好像他早已決定放棄、只是電光火石間的姑且一試,這種事,到底該是結果論、還是動機論呢?我喜歡最後海灘上的相遇,Maud Jean-Louis與單車女孩三人間眼神的交流,過往的糾結、故事的說與不說,有時候,真的只是選擇而已。

 

把第三名給了這部片是有點無奈的。這次的侯麥特輯,每一部要探討的問題都讓我很感興趣,但額度有限,我只能最精簡地選出這部片,且這部片是我2010金馬正式畫下句點的最後一部片,我可是很期待的。不過影片開始沒多久,我就感到睡意襲來,片中大量的對話與眼神,實在需要一個清晰的頭腦跟耳朵,儘管我拼命想讓自己清醒,已經把兩隻手捏得又紅又痛了,但光強睜著眼睛是沒有用的,對話左耳進右耳出,沒有辦法組織在一起。我隱約覺得內容我會喜歡,可惜精神不濟、昏昏欲睡,只好之後神智清醒的時候再看一次囉。


 Ma nuit chez Maud / My Night at Maud's 2

 

 

第二名

正午顯影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Thailand 2000 35mm B&W 83min


 Mysterious Object at Noon


阿比查邦一鳴驚人的奇片。表面上是一群人玩「故事接龍」,導演又找來素人演員詮釋「掰」出來的故事。詭異的是原屬紀實的說故事活動,隨著眾人愈講愈怪,反而有了虛幻的魔力;而按此搬演的劇情,卻因演出者的生澀與狀況連連,反而不時提醒我們保持客觀。真的像假的、假的又特別真,獨特的魅力讓它通吃紀錄與劇情各大影展,無往不利。


2010/11/07
(日) 13:00 國賓微風5

 

導演費時三年運用紀錄片手法採訪許多人進行故事接龍,有的故事讓人掉淚、有的故事卻不通至極,但偏偏,在紀錄接龍的同時,又找來一群人演出這個講不完且越來越離奇的故事。因為可以演出來,那故事中奇怪的邏輯好像又可以成立了。也就是,我們認為莫名奇妙的事件,因為能夠演出來,彷彿潛意識中增加了這個事件存在的可能性與說服力。既然坐在電影院裡了,觀影者通常會試著想融入劇情(我們常說一部好戲要能夠讓人忘了自己在看戲),試著想搞懂發生了什麼事,但在我們努力進入故事的時候,視角又切回玩接龍的人們,導演用這樣的手法,把我們圈在一個進退不得的窘境,也許就是正午顯影的趣味所在。

 

我知道它很有想法,感覺應該要是一部很有趣的片子,我也很不想把第二名頒給這部影片,因為我實在不想承認也不願意去思考,大中午的看這部片我為什麼會打瞌睡?所幸,在黑暗中硬撐的我發現,左邊的人也睡著了,前排更是四個人全倒,但我右邊的男生卻會在我強打起精神的時候,不時傳來笑聲。我該怎麼辦才好?還好還好,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聽到了如下的對話:

 

A:妳剛剛到底有沒有看到電影啊?

B:有啊,那個女生很難過,他爸爸把她賣掉了嘛!

A:(狂笑)那是電影開頭十分鐘的情節耶,後面還演了好多好多,都不知道演到哪裡去了!

B:啊哈哈,是喔,那你有看完嗎?

A:也沒有,我中間也睡著一大段,所以最後醒來也不知道在演甚麼~

 

真是稍稍撫慰了我愧疚的心靈啊~

 

 

第一名 -

沈默的靈魂Silent Souls

 

阿列克謝費多爾琴克 Aleksei Fedorchenko

Russia 2010 35mm Colour 75min


 Silent Souls


生命,就是場漫長的告別。一名工人在妻子過世後,帶著最好的朋友前往尼羅湖,舉行一段傳統送別儀式。旅途上,愛情回憶如雪片螺旋交錯,傷逝不是最終點,秘密在告別後才被開啟。如詩畫般的敘事格局,對應俄羅斯的冷凜空景,拼貼出最貼近孤寂的真實重量,道盡生命與情感間那扇無人可觸的寂寞,公認本屆威尼斯影展藝術性最高的傑作。


2010/11/08
(一) 19:00 長春A

 

我對於河邊的優美儀式印象深刻,但僅止於此耶。它絕對是有故事的,而且還算清晰的主軸,本應讓我有些感想啊。但沒想到,我真的從頭到尾,一點感覺都沒有,害我忍不住開始想,看完一部電影時,究竟是覺得「真是一部爛片」比較慘?還是覺得「……」比較慘?沈默的靈魂,竟然可以讓我無感到這種地步,真是讓我也沉默了。

 

我想這種美感經驗,果然有很大的個人取向。同樣透過影像捕捉情感的詩意風格,去年的「利物浦」讓我時至今日仍有數個畫面無法忘懷,尤其是那冷冽孤寂的冬天,我記得那時襯著風格強烈的畫面,我開始跟自己對話,原以為這情況發生的話,該是影片太過無聊讓人分神了,但記錄心得時才驚覺,也許這才更是自我跟影片建立連結的獨特方式,它解構了我的故事邏輯,無聲地把我的心拉進純白的冰天雪地了。反觀「沉默的靈魂」卻讓我輕飄飄找不到著力點,它濃烈卻又飄忽,我進不去主角各自的思念,也跟不上他們邁向告別摯愛的腳步,我全然是一個沒有感覺的旁觀者。

 

跟上面兩部片不同,今天我可是精神飽滿地觀看這部電影,卻沒有辦法激起我的任何想法,也是因為這部片,讓我清楚興起「這啥?」的念頭。我一直以為總是會有想法的,不是「喜歡」就是「不喜歡」,再不然,也會有「還不錯」、「有點糟」,要不更平淡的情緒,至少能有「還好」、「普通」、「還可以」。片海茫茫,我可以選到這樣完全沒感覺的電影,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雖然影片在威尼斯等國際影展獲得「公認藝術性最高的傑作」殊榮,但我沒有感覺就是沒有感覺,再好的作品也沒用,我的藝術性感受果然有待加強,有點無奈啊。

 

今年的金馬國際觀摩影展,(對我來說)低調地開始,也低調地結束了。跟往年不同,在ptt movie版及artfilm版上分享的文章不多,如果可以,很期盼能看看大家對這三部片的影評跟感想,希望我不要在以後想起這三部電影時,心裡只剩問號(如果我還會想起他們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