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

 

「他在還不知道我很聰明前就要我了。」為了這句台詞,我走進電影院。

 

始終覺得生養孩子是場賭注,先不說健康與否的問題,孩子是否乖巧、懂事、聰明、貼心、甚至可愛,沒有一個特點可以事先讓我們篩選,孩子到來後,只能接受。後天的教育可以朝著我們認同的方向進行,但是天生的個性與基因,卻從來都不能選擇。

 

 

【Gifted 天才的禮物】裡,Mary是個遺傳了數學家母親基因的天才,7歲已經跟著舅舅Frank自學積分、微分,Frank為了讓Mary交到同儕朋友跟擁有一般人都有的童年,堅持送Mary上小學,因此讓學校的老師、校長發現了她的過人天賦,也引來外婆Evelyn爭取Mary的監護權,希望能開發她的潛力,追求未來卓越的成就。

 

我想到一個古老的聖經故事,兩個女人在所羅門王面前爭執,都聲稱自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面對僵持不下的情況,所羅門王下了一道命令,將孩子切一半,兩個女人一人獲得一半最為公平。其中一個女人哭求所羅門王收回命令,願意讓另一個女人擁有這個孩子,只要孩子活著就好。而另外一個女人則回答同意這道判決,將孩子劈了,一人擁有一半。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一般都認為所羅門王藉此明智的手段,測試出心疼孩子的女人才是真正的生母,也許所羅門王的智慧更多了一層,他找出來的,是真正「愛」這個孩子的女人,讓她作為孩子的母親。

 

 

Frank跟Mary在夕陽下的對話,是全片最動人的一刻。他把埋首書中研究數學不肯抬頭的Mary拎起來,走到戶外聊天玩耍。這時候在Frank身上爬上爬下的女孩,不是能解答高等數學難題、超齡成熟的天才兒童,而是永遠有著千奇百怪問不完的問題、偶爾人來瘋唱歌跳舞、同時內心也有脆弱疑惑與害怕的7歲小女孩。

 

外婆的選擇,其實不能說完全錯誤。我們想把最好的部份給孩子,想幫他們追求人生上的終極成就,如果Mary就是擁有此項資質跟潛力,在追求的目標需要如此強大的專注力跟前期培訓時,Evelyn的急切可以想見。她一手栽培了女兒Diane的成長,她知道沒能把握好而失去是什麼感覺,因此從小就將她的生活雜質清空,讓她專注在發揮天份之上。她認定Diane喜歡、且也希望自己在數學領域發光發熱,她「幫」女兒選定了人生道路,並且清空路上一切可見的、或是潛藏的誘惑與障礙,其中包括Diane自己的許多部分、人生中的各種滋味,也悲哀地隨之消失。

 

 

Evelyn在法庭上爆氣,讓我們有種看人掉進陷阱的快感,看她那樣自掘墳墓有點過癮,聽她講述她的天才教育理念,讓人不寒而慄,我們以為正常人都會想救孩子離開那種成長環境,令人意外的是法官可能並不這麼想。Evelyn的黑化是我覺得本片比較可惜的地方,雖然我們在現實中真的看過許多如此偏激的家長,為了「成就」孩子的天才,將教練的身分放到了家長的身分之前,犧牲掉孩子的其他一切,只專注在天才道路上。被執著所綑綁,始終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在為孩子的前途著想。這樣的家長是有的,我絕對承認。但更希望電影能讓我們看到的是這種思考方式的糾結,如果僅僅是呈現這種極端的偏執與狹隘,對立面是溫暖守護孩子的天真童年,兩種方式放在一起就不那麼難選擇了,不是嗎?

 

 

讓孩子享受純真的成長過程是溫情而自然的,這種時機錯過不再,因此十足珍貴。但其實同樣的,如果孩子有機會獲得某些「在人生結束前會感恩自己能擁有別人所無法擁有的成果」,甚至,讓這個生命存在世界上的意義,遠大於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時,把握這種可能性的時機,我無法否認也是極其重要的。(對照思考【Dangal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這真的必須是一個很難的抉擇才對,一點都不應該輕易。因此我十分喜歡Frank第一次回絕了校長想將Mary送進資優小學的提議,老師Bonnie在門口追上Frank時的對話

Bonnie: Are you sure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你確定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Frank:…No… 我不確定...

 

Frank始終不確定自己夠不夠好、決定是不是正確,如履薄冰地思考每一個選擇究竟對Mary是好是壞,他最大的恐懼,是不知道會不會毀了Mary的人生,我想這是愛孩子的父母最深沈的懼怕與擔憂。當他看到陪著Mary的貓咪Fred,竟然被送養即將安樂死時,他發現在Evelyn心中,培育天才的渴望幾乎蓋過疼愛孫女的天性,他終於確定自己必須拿出勇氣相信自己的判斷、保護Mary的童年了。他給予的是無條件的愛,不因為孩子的聰明或成就與否而有改變,讓孩子在這樣的愛中長大,是Diane真正的願望。

 

 

他拿出來交換Mary回來的,是Diane生前的研究成果,她已經成功解出世紀難題「納維斯托克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卻要求Frank「等到死後再發表」,且不是等到她自己死後,是母親死後。Diane不願意讓母親看到這個成果真正被世人認可的那一天,不願意讓母親覺得一切付出與高壓手段,終於換來了女兒如她所願的成就。她是在這樣的情緒中走向死亡的,這樣的決定,沒有愛,只剩下恨。

 

Evelyn選擇了同意讓他帶走孩子,那些不可置信的眼淚,也許真的看清了自己對女兒的死亡起到什麼影響,混雜了反省與悲傷,但當她真的接手進行發表這個成果,對我而言,卻也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女兒。直到最後,媽媽還是選擇了她視為天命的學術研究成果。這是太大的誘惑了,可以理解,但同樣令人傷心。如果女兒的死亡真的讓她的想法產生了改變,是不是該考慮尊重女兒的遺願,讓成果在自己死後才發表?也許她真的掙扎過,但她沒有那樣選。人啊,果然不會變。

 

從孩子身上挖掘出來的寶藏,到底是大人要的,還是孩子自己要的呢?會不會孩子根本不想要,只是大人自我慾望的投射?又會不會,孩子還不知道他未來其實會想要,只是現在還沒有能力理解?"gifted"我們說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蒙受上天恩賜的禮物,孩子擁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能力,應該要更能跟這個精采的世界,產生不同的火花與連結才對,但如果因此反而被剝奪了千變萬化的可能,就真的本末倒置了。我們不能夠把孩子當做媒介,用來達成父母的期望、作為黏結婚姻的工具、或拿來完成拯救世人的使命,「孩子」就該是目的。

 

 

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生命本身,任何在他或她身上琢磨出的光芒,都是附加的意外驚喜。以這個孩子多彩的生命為主體,如何幫助他們在有限的人生時間內,找到豐富自己色彩的方式,是身為父母最大的驕傲、也是最崇高的專利。

 

如果哪天真的碰上這樣的機遇,希望你/妳可以開心地分享:「我生了一個天才...不,我生了一個孩子,他/她剛好是天才~」

 

***本文如需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本文電影圖片來源:福斯影片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的頭像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Aileen x 電影、音樂、閱讀、人生★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