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佛羅倫斯,美麗的小提琴家伊娃跟年輕殘疾的神父安傑羅,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雖然伊娃一心愛慕安傑羅,但安傑羅立志當神父而不斷裝做無視伊娃的感情,不只堅定的天主教信仰不允許他接受異性,更遑論她是異教徒猶太女子。直到義大利與德國結盟,納粹實質接管了義大利後,從德國、奧地利等地一路掃蕩猶太人的魔掌,終於伸到了伊娃的頭上。身為猶太人的伊娃該怎麼逃過蓋世太保、逃過集中營?安傑羅又該如何面對他同時對天主及伊娃虔誠的愛?

 

from dust and sand

 

以二戰、納粹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為背景的《塵埃與灰燼》,一開頭的序曲就打亂了時空,讓我們看到安傑羅面對伊娃被蓋世太保帶走的恐慌。接著回溯兩人從孩童到青少年時期,試探糾纏的感情與突兀拉遠的距離,作者透過穿插第一人稱的「日記」,鋪陳懸念也帶我們深入伊娃的內心,見證她對愛情篤定的信念。

 

身體殘缺、失去母親、又飄洋過海遠離父親妹妹的安傑羅,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不斷將自己的疑惑與不安寄託給神,渴盼回應召喚,期望能在堅定奉獻的信仰中,獲得戰勝恐懼惡龍的勇氣。伊娃一直明白她深愛著安傑羅,卻攔不住他為信仰獻身的決定,始終被拒於門外。

 

安傑羅追求殉道者般的信仰原本只是為了自己,在他幾乎要被伊娃動搖的時候卻又受到託付,一方面促使他斬斷兒女私情、不再留任何退路,另一方面卻意味著,他做的這個決定,不再只是為了個人純粹的信仰,也是為了他在乎的人。

 

「我爸以前相信義大利,奧古斯托叔叔甚至相信法西斯黨,法比雅相信教宗,桑帝諾相信努力耕耘,而你相信教會。安傑羅,你知道我相信什麼嗎?我相信我的家人,我相信我父親,我相信桑帝諾和法比雅,我相信你。你們是我在這世上最愛的人,愛是我唯一相信的事。」--p45   

 

面對納粹蓋世太保的搜捕,伊娃從一開始的觀望躲藏,到勇敢涉險,試圖拯救自己與他人,這是屬於她的堅定奉獻。伊娃的力量,來自她對親人、對安傑羅、對眾多無辜猶太同胞的愛,看似柔弱卻又無比堅韌。

 

作者艾米.哈蒙(Amy Harmon)用文字,引領著我們走進那個不敢大口呼吸、極力保持低調不想被注意的緊繃年代。越來越嚴的法令,越來越小的生活空間,猶太裔族群中面對納粹有各種態度,有人深信義大利政府會保護自己,有人認為只要不出鋒頭就會安全,有人只想做聽話順民期盼安穩度日,有人眼見前方正在逼近的災難,有人開始自救救人。戰時的一聲再見,就可能一輩子再也不見,每個人都牢牢抓住任何可能救命的稻草,不管是家人、族群、權威、或信仰,都成了人們攀附尋求庇護的對象。

 

「妳的演奏讓我重燃希望。他們可以奪走我們的家、財產、家人、生命,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驅逐我們。他們可以羞辱我們、貶損我們,但他們拿不走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天分,拿不走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回憶或精神。在音樂的世界裡,沒有誰能奴役誰。音樂是一道門,靈魂隨著旋律奔放,即便是短短幾分鐘,聆聽者也能獲得自由,自我昇華。」

「我從妳的琴弦裡聽到了自己的人生,我聽見長音和音階,眼淚和時間。我聽見妳和我,一起在這個房間裡。我聽見我的父親,我把從他身上學到的傳授給妳。我聽見了我的人生和他的人生,在妳演奏的時候反覆上演。」--p59

 

能夠讓我們依靠的外援,總有「再也幫不上忙」的極限,於是,每個人終將轉頭向內探尋,而後體認到,信仰與思想永遠不會被奪走,只有自己放棄時才會消失。安傑羅總是向他的神呼救,卻無法迴避擺盪在「自己能否被神接納、看照」的自我懷疑中。伊娃也呼救,但支撐她的總是愛她的爸爸、引導她探索音樂神性的舅舅、還有她知道自己一輩子不會放手的安傑羅,她從不懷疑這些愛,而這些愛也支持她一次次走過絕望幽谷。

 

「孩子,這份感情不會有未來。......就算你沒成為神父……她是猶太人,安傑羅。」
「是的。」
「你不能娶猶太人。」
「因為法律規定?」「是沒錯,但那不是我的意思。你是天主教徒,她是異教徒,你不能娶她。」「她相信天主。」安傑羅感到被冒犯,即便明白導師的意思,也忍不住反駁。 「什麼上帝?」魯西安諾蒙席追問。「想當然不是耶穌。」「蒙席,您認為天主是以天主的型態存在的嗎?」安傑羅發現自己在爭論。「也許唯一的型態是愛,愛祂,愛彼此。她沒有拒絕耶穌,她只是不認識祂。」安傑羅試圖解釋。--p76

 

當安傑羅向教會扣問信仰,他即將迎向這最後一道關卡。伊娃和他對親人、其他猶太人、還有彼此的愛,給予他們無限勇氣「迎戰」納粹,挑釁般地「站在純粹的惡意面前」。安傑羅曾經深信通過虔誠的信仰能令他強壯,給他勇氣、平靜和目標。但在目睹這些曲折磨難後我們會發現,光有信仰本身仍不時要面對猶豫、害怕、動搖。神對人的愛其實正透過一切對親人、情人、眾生的愛來展現,這些愛讓我們無畏、生出勇氣、獲得平靜、堅定目標。

 

故事一開始設下的宗教與族群隔閡,阻斷了伊娃和安傑羅的未來,使他們的感情成為禁忌。然而在殘酷戰爭的作用下,他們逐步去檢視「信仰」這道牆,並且在醜惡的威脅中被迫長出翅膀,飛躍過世俗的教條與距離。

 

《塵埃與灰燼》以男女之間的愛情,貫穿在一個二戰中關於人、信仰、與愛的故事。以一段青梅竹馬的愛情做主軸,使得《塵埃與灰燼》比一般以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背景的故事,來得更貼近我們,卻又比言情小說來得深刻,不只年輕的拉比挺身而出領導被迫害的猶太人,將自己的生命交給神來安排;天主教教會的神父、修女從上到下,跨越堅守的宗教信條,持續救援無助的猶太人。就連敵方,都有勇敢的德國百姓盡己所能地伸出援手。在那個時空背景下,從男女的感情擴大到家人、朋友、人與人還有人與神之間,讓這份「愛」更顯雋永。

 

很多人都想告訴我天主的旨意,但沒人真正知道。因為天主從不說話,祂向來默不作聲,我痛苦不堪,受盡煎熬,如今,我只能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並祈禱我的作法和主的旨意是一致的。 --p317

 

堅持過枯燥難熬的長音,才更能欣賞隨後悠揚起伏的美妙旋律。在最醜惡的情境下,意外激發出人性美好的光輝。由愛而生的信念,讓我們戰勝威脅挑戰、也戰勝規矩藩籬。神不言語、也不承諾,但祂用最神奇的手法,在愛裡無聲展現了神蹟,用哪個宗教來呈現祂的面貌已經不再重要,只要信仰愛,我們終將能克服人世間的所有磨難。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歡迎來聊書、聊音樂、聊電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arrow
arrow

    我歇斯底里的愛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